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 121:修行以契入无相的人最会修行,修行者以无相为胜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81007)点击进入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
楞伽经【五】14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五)14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若如是者,即“当”为“说一切法如幻”如“梦性;除”了“为”令小根智之“愚夫离”于“恐怖句故”,则不说。“大慧”,以诸“愚夫”之“堕”于“有无”恶“见”者,无始来,为恶见所熏,一闻离有无、究竟中道之如幻如梦法,则生恐怖,菩萨说法,“莫令”彼因“恐怖”,而“远离摩诃衍”。诸位!台湾有一对夫妻,他的老婆对持咒很有兴趣,从来不听经,那她的老公是对师父很有信心,哇!这个光盘,看、看……看了非常地多,哎呀!知道这个是正见正法,他充满了法喜,有一天,他来请示师父说,哎呀!我老婆这样子一直持持咒,也不是办法,然后,他们以前感情也不是很和睦,有一个儿子、一个女儿,感情也不是很和睦,然后告诉我,说:我真的想改变我的老婆,我说:呼-呼-呼,你回去,你如果能说服得了她,我输给你,她现在执着那个咒语是多么的好啊!是传承啊!是我们的本尊啊!是多么的好,她是执着这一句咒语是不得了的,对不对?她不听法,我说:你改变得了她,回来取我的项上人头,去跟她讲了,两个杠起来,夫妻杠(打)起来,后来看到师父,顶礼圣人,什么事情您统统知道,真的打起来,哪有办法?你想改变她?对不对?所以没有那么简单的,你想改变她,她想改变你啊!没有那么简单的。

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无自性无说,无事无相续,彼愚夫妄想,如死尸恶觉。一切法不生,非彼外道宗,至竟无所生,性缘所成就。一切法不生,慧者不作想,彼宗因生故,觉者悉除灭。】

说: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,说:无自性无说,意思就是:一切法,万法本来就无自性,也无言说,叫做“无自性无说”,一切法本无自性,也没有言说,无事无相续,一切法本空,也无所谓生灭之事,“事”就是法,也无所谓相续的,怎么样?无相续的五阴相,也没有生灭事,也没有相续的五阴相,彼愚夫妄想分别立不生宗,就像怎么样?把这个错误的知见,当作是正见,如死尸恶觉,就像尸体放久了,怎么样?恶臭不堪啊!就像这个死尸,“恶”就是恶知恶觉,简单讲,就是邪见的意思啦!邪见的意思啦!彼愚夫妄想分别立不生宗,就怎么样?不晓得万法唯心现量,那是一种妄想分别,而立一个不生,就是生灭,而这种把错误的知见,变成认为是正见,就像尸体久了发臭,这种恶知恶觉,邪知邪见。一切法不生,佛讲的正理的因缘缘生,当体即空的不生,意思就是,一切法不生,就是佛讲的正理,真正的一切法不生,是当下当体不生,非彼外道宗,就是:非彼外道所立的宗,而外道呢?有一种外道至竟无所生,一直到究竟坏灭处,至竟就是最后的坏灭处,就是断灭。意思就是:万法到最后,都是败坏,看到那败坏相,就认为一切法都是断灭,是以那种断灭见为无所生,方成为一种不生的观念,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,有一种外道至竟无所生,“至竟”就是到究竟断灭处,发现一切法都是败坏,因此以断灭见,怎么样?一定要到那一种无所生,变成叫做“不生”,把断灭当作不生的意思。

接下来,性缘所成就,性“、”缘“、”,“性”就是胜性,外道用胜性造一切法,“缘”是指四大,四大的造作者,以四大地、水、火、风,坚、湿、暖、动这个缘,这个性、这个缘,造作等缘之所成就之性,怎么样?这就是外道所主张的,外道认为万法是胜性所造作的,要不然就是微尘四大的缘,所造作等等的缘,之所成就的一种不生,意思就是:胜性不生,造作的法是被生,可是胜性不生,四大微尘永远是存在的,所以它也是不生。这个是非佛所说的,缘空不生的角度,当下,接下来,外道所说的一切法不生,外道所主张的一切法不生,前面这一段是讲,佛讲的真正的不生,接下来是外道所说的一切法不生,有智慧的人,在外道所说的当中,也不可以作一种不生想,不作想就是:也不能把它当作是不生想,有智慧的人于是中,绝对尚不作不生想,为什么?因为那是一种妄想,外道所立的“不生”是建立在“生”,“生”建立一个“不生”,那是一种妄想,有智慧的人于外道当中,尚不作不生想。彼宗因生故,彼不生宗,是因为建立在“生”,因为有生,然后,再立一个不生,然而觉者于此妄想悉除灭,也就是说:对这个外道所起的种种的妄想,怎么样?不起心,不动念,也无少法可立可得,然而觉者,一个真正大觉悟者,以此外道所拥有的立宗的不生的妄想,悉皆除灭。不起心,不动念,也不离一切法,不立一切法。

解释一下,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本无自性,万法、一切法本无自性,也无言说,根本就是空相,并没有生灭事,也无所谓的相续的五阴相,彼愚痴的凡夫分别,而立一个不生宗,不知道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,这个都是外道的妄想,所显现的不生宗,以这个不正见,又误认为自己是正见,就像死尸恶知恶觉,邪见,真正佛讲的正理的一切法无生,是当下本来就不生,非彼外道所立之宗,外道也不可能了解,有一种外道,一定要到万法败坏,那个断灭无所生,才成为不生,还有一种说胜性,还有四大微尘所作的缘之所成就,站在这个角度,而说他们不生。这个并不是佛所讲的万法缘生,空无所有的不生,外道所说的一切法不生,有智慧的人尚于是中,绝对不作不生之想,作不生想就是生灭,彼不生宗之因,是因为有“生”,才立一个“不生”,仍然是互相对待而立的,一样是生灭,彼宗因生故,而立一个不生,然面大觉悟的圣者,佛陀于此妄想,外道所立的生,立一个不生,这个都是妄想,唯心现量的境界,悉皆除灭,不起心,不动念,无有少法可得,不立一切知,不立一切见,离一切相,一切境、一切义、一切法,统统了不可得。

【注释】“无自性无说”:一切法本无自性,亦无言说。“无事无相续”:实在是无(没有)生灭事,亦无五阴相续相。“彼愚夫妄想,如死尸恶觉”:“恶觉”,恶知恶觉,即(就是)邪见。谓而彼愚夫妄想分别,立不生宗,其恶知恶觉即犹如死尸之无知。“一切法不生,非彼外道宗,至竟无所生”:谓正理之(的)一切法不生,乃是缘生当体不生,“当体”是指因缘法的意思,乃是缘生当体不生,非如彼外道所立之宗,谓须至于究竟断灭之无所生,方成其所谓之(的)“不生”。“性缘所成就”:“性”,就是胜性。“缘”,就是作者等缘。谓外道之胜性及作者等缘所成就之不生,非佛所说的缘空之不生。“一切法不生,慧者不作想”:谓一切法不生,有智之人尚不作不生之想,岂作“不生”为有生而立宗乎?“彼宗因生故,觉者悉除灭”:彼不生宗乃因“生”而有故,觉者于此妄想则悉除灭,不起心立少法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:”一切法本“无自”体“性”,亦“无”言“说”,实“无”生灭“事”,亦“无”五阴“相续”相,然而“彼愚夫妄想”分别,而立不生宗,却“如死尸”一般,落于无知之“恶觉”。正理之“一切法不生”者,乃当体不生,并“非”如“彼外道”所立之“宗”,谓须“至”于究“竟”断灭之“无所生”,方成不生。外道之胜“性”、及微尘、作者等“缘所成就”之不生,非佛所说缘空之不生。“一切法不生,”有智“慧者”于是中尚“不作”不生之“想”,而况以不生为有生,而建立不生之宗乎?“彼”不生“宗”乃“因生”而有“故”,然而“觉者”于此妄想则“悉除灭”,不起心立少法。

858页【譬如翳目视,妄见垂发相;计著性亦然,愚夫邪妄想。施设于三有,无有事自性;施设事自性,思惟起妄想。相事设言教,意乱极震掉;佛子能超出,远离诸妄想。非水水想受,斯从渴爱生;愚夫如是惑,圣见则不然。】

譬如翳目视,譬如说:有病的人那个眼睛看这个世界,就会妄见空中的五色毛轮垂发相,计着性亦然,计着万法实有实无的性也是这样子,外道之知见,愚无邪见而起种种的妄想,“施设”就是建立了,建立了假名,名、种种的假相,安立种种的名相,叫做“施设”。于三有,这个假名施设,所建立的一个三界,三界也是本空,无有实事之自体性,愚夫愚妇却因为假名施设之事之自性,误认为它是真的,众生看到什么,就执着什么,所以施设事之自性,而误认为是真实,而思惟分别,怎么样?而横起妄想计度,因为众生误认为外境是实在的,外境是实在的,所以他都想东奔西跑,跟出家人不一样,而真正的出家人呢?他的生命就是真理,真理就是所有出家人每一分每一秒的生命,所以出家人随着真理的呼吸而生存,为什么呢?因为他是为了解脱才来出家的嘛!

像我们电视的节目里面,有这个怎么样,这个旅游频道,偶尔打开看看,这个旅游频道它在做些什么,喔!到那里,伊士坦丁堡,或者北欧四国,看看,全世界看看,差不多就是这样,不是山,就是水,就是森林,就是大草原,不是花,就是树,不是高山,就是深谷,不是大海,就是小溪,不是动物,就是植物,就是矿物,不是食衣住行,要不然就是行住坐卧,就这样,好!就终结,没了,这样就一下子全部看完了,真的,看来看去就是这样子,所以拥有真理的人,他才能够立足于安祥,知足、快乐、幸福。相事设言教,“相”就是名相,这个假名所施设的,“言教”就是圣人的言教,圣人的言教。相事设言教,就是名相,这个假名所施设、所建立的,意思就是:佛所建立的方便的名相,种种的言说的意思,“言教”就是佛所建立的一种方便名相,种种的法,叫做“相事设言教”,这个名相啊!种种的事相啊!所施设的,佛所讲的一切法,但是呢?众生不了解名相是假相,变成了执着,但执着这些佛所讲的法。

意乱极震(掉)荡,心意,“乱”就是动乱,“震”就是震惊,这个掉跟这个竖心旁那个悼是一样的,就是悲悼的意思,唯佛子能超出,只有真正的佛子,就是菩萨,唯有真正的佛子(菩萨),能够超出这一些种种的,佛所施设的假名、假相、还有法,真正去了悟到不生不灭的义理,才重要啰!听经闻法绝对不在语言、文字上里面执着,而在义理,喔!了悟了这一颗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,把它开采出来,就找到了佛教的整个核心价值。远离诸妄想,非水水想受,阳焰所显现出来的海市蜃楼,并没有水,而这个渴鹿呢?正在口渴,作水想,还有作种种的觉受,众生也是这样子的,众生因为渴爱、渴望、种种的欲望,所以就着境以为实,所以,非水水想受,斯从渴爱生,阳焰所影现出来的海市蜃楼,本来就无水啰!这个渴鹿靠进这个海市蜃楼,却没有水喝,这问题,它为什么这样趋向于水呢?而作水想,而有种种的觉受呢?把它当作是实有水,而不知道是海市蜃楼,因为它的内心渴望,渴爱有水,所以它有这样的想跟觉受,众生也是这样子,众生有种种的心、种种的欲望,渴爱,种种的爱欲,贪着种种的境界,则见一切境界,好像真的出现,其实是海市蜃楼。平等如梦幻,愚夫如是地迷惑,圣见则不然,圣人看到的世界,因为圣人眼睛没毛病,不会见到空中五色毛轮,这一句意思就是说:圣者见所有的虚空所显现的相,都如虚空花空无自性,为什么讲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意思就是:凡所有缘起相,都是法身显现出来的缘起,当下就是空无自性,所以佛法一起谈,当下整个宇宙,回归到这一念空性,所以学佛越简单越好,越容易成道,不是把世间法搞得越复杂

整段把它贯串一下,譬如眼睛有毛病的人,他就会看到,妄见空中的五色垂发相,而计着万法实有实无之性亦然,愚无邪妄想,这些假名施设是为了方便三有,无有实事之自体性,根本就是方便安立的,而愚夫呢?却对这一些假名跟假相,施设之事的自性,误认为真实,而思惟,起妄想分别横起计度,从来没有停止,佛为了方便度三界的众生,所建立的方便的名相,种种的言说,这个相、事所施设的圣言圣教,但是凡夫呢?妄想分别佛所言说的法,心意动乱,而且极其震惊悲悼,唯有真正离相的佛子菩萨,能够超出,远离种种的妄想,海市蜃楼,阳焰所显现的海市蜃楼,不是真正的有水,而这个鹿实在渴得要命,因此见到海市蜃楼,误为真实的,因此起真实的水,真实的觉受,这些都是因为鹿本身由渴爱这个水而生的,一样的道理,众生的心有种种的欲望,渴爱种种的爱欲,贪着一切境界,这一切境界就好像真的出现在你的眼前,而不知道万法本空的道理,愚夫如是惑,圣见则不然,愚夫就是因为这样迷惑颠倒,而圣人看到一切相本空,就不是这样子的啰!

【注释】“施设于三有,无有事自性”:“施设”,就是建立。“三有”,就是三界。谓以假名施设于三界,而三界乃凡夫妄想所现,其实无有实事之自体性。“施设事自性,思惟起妄想”:然愚夫却由此假名施设事之自性,而思惟分别,横起妄想计度。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:众生是看什么,执着什么,看什么,妄想什么,看什么,计度什么,这个就是众生,无所不执着,这个就是众生。“相事设言教,意乱极震掉”:“相”,就是名相。“意乱”,就是心意动乱。“震掉”,这个“掉”同“悼”,震惊悲悼。此谓,以假名相所施设之言教,凡愚由起意妄想分别,而动乱心识,极其震惊或者是悲悼,真如的境界,以非其境界故。“以非其境界”就是,真如的境界是圣人的境界,“非”就是非凡夫和外道的境界,因为他是真悟的境界,真如菩萨,佛的境界。是以非其境界,以其真如非凡夫外道的境界。所以凡夫外道,根本没有办法去理解佛的境界。“佛子能超出”:唯有佛子这些大菩萨,叫做“佛子”能当体超出。“佛子”,就是菩萨。“非水水想受,斯从渴爱生”:谓阳焰非水,而群鹿却起实水之想与觉受。如是之妄想与觉受,为从自心之渴爱生。

【义贯】“譬如”人以“翳目”而“视”,则“妄见”空中有五色“垂发”(毛轮)之“相”现;妄想“计著”诸法之“性”为实有实无“亦然”,此乃“愚夫”依“邪”见而“妄想”分别者。假名“施设于三有”,而三界乃凡夫妄想所现的境界,并“无有”实“事”之“自”体“性”;然愚夫却依此假名“施设事”之如幻“自性”,而“思惟”分别,横“起妄想”计度。以假名“相事”所施“设”之圣“言教”,凡愚于此起“意”分别、动“乱”心识,因而“极”其“震”恐悲“掉”(悼),以非其境界故,因为那是佛的境界,坏其邪见故。是为了这些佛所讲的这些语言文字,这些法,只是为了坏外道的邪见,让他令入佛的正见,唯有“佛”之真“子能”当体究竟“超出”一切,而“远离诸妄想”。阳焰“非水”,而群鹿却起实“水”之“想”与觉“受”,如“斯”之妄想与觉受,乃“从”自心之“渴爱生;愚夫”见境而起“如是”妄“惑”,若以“圣”智照“见则不然”。

860页【圣人见清净,三脱三昧生,远离于生灭,游行无所有;修行无所有,亦无性非性,性非性平等,从是生圣果。云何性非性?云何为平等?谓彼心不知,内外极漂动;若能坏彼者,心则平等见。】

说:圣人见一切法,其实都是空无自性,都是清净,连净都不着,染净皆不着。说:圣人见一切法净,为什么呢?前面不是讲嘛!我住自得空法,“三脱”就是三解脱,三昧生,佛有三解脱,空、无相、无愿,三昧则生,圣人是远离于一切生灭的妄相,生灭的妄性、妄境、妄法,统统离,所在圣者远离一切生灭的妄相、妄法、还有妄境,这个菩萨摩诃萨呢?游行无所有,“无所有”是什么?就是真空,就是无相,菩萨清凉月,常游毕竟空,众生心水净,菩提影现中,所以你想要念佛感应,你的心要清净,你想要往生净土的,你的心要清净啊!这个是修学净土法门的人不可不知道的。修行无所有,修行真无所有之境界,亦无性非性,也不堕入外道的有或者无,这种妄见、妄计,亦无性非性,“亦无”中间加一个“有”的话,才看得懂,亦无“有”性,“非性”就是无,也不堕入有、无的妄计,性、非性,性就是有,“非性”就是无,有、无对大悟见性的来讲,他是平等如梦幻的,这个时候了一切法如幻,从是生圣果,你既然了一切法如幻,你怎么会去执着境界呢?云何性非性,凡夫有无是怎么样?就是分别心,云何性非性,哪来的?为什么?是凡夫的知见,不是落入“有”,就是落入“无”,这个就是一种分别心,而圣人不一样,云何为平等?为什么一切法入于平等心呢?那是因为没有妄想分别,没有颠倒,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,凡夫落于有、无,有分别心,圣人为什么能够得到一切法平等心,为什么?因为凡夫有妄想,而圣人没有妄想,凡夫呢,接下来,凡夫谓彼心不知,诸法平等一相,空相,“内”就是根身,“外”就是器界,一切法,心不寂静,从来没有办法静下来,只要稍微对方有一点点动作,就非报复不行,非报复不行,因此内心从来,那个恨割舍不下,再加上精神状况出问题啊!哎呀!得理不饶人。

因此所有的众生过的日子,就是一种莽撞、妄想、煎熬、痛苦、烦恼,自我压力,挑着重大的担子,前面挑着一个担子,就是“我执”,后面挑了一个担子,就是“法执”,哇!挑得很辛苦,可是就是不肯放下来,放下的感觉真的是很好,真的是很好。所以,在座诸位,不要挑那个莫名其妙的,“我执”跟“法执”这两个重担的,所以,众生因为不了解诸法平等一相,内的根身、外的器界,一切法,心无法寂静,极其漂动,若能坏彼,“彼”的底下加两个字,“妄想”,若能坏彼妄想,就是断除妄想,心则平等见,他的心就能够见到一切法空无自性,究竟平等之见,所以,后面佛讲了一句话,这里提前分享给大家,修行者以无相者胜,有相者差,意思就是:修行人,以契入无相的人,那个修行是胜,修行以无相者胜,这后面,《楞伽经》后面有讲,修行,这个人会修行,契入无相,这个人是最会修行的,说:修行者以无相为胜,那么,有相就是有为,那就很差了。

【注释】“圣人见清净”:最初八句为重颂“我住自得空法”。“清净”,因圣人安住真空之法,达境唯心,心亦(也)不取,故名清净。又圣人以正智,观见三界之相,无有烦恼生死,故云清净。所以真正达到圣人的无生死可了,无佛可成,无众生可度,何以故?一切法无生,一切法究竟真如,没有来去、生灭、增减,没有这个东西,这个就是真的绝对清净。“三脱三昧生”:由见清净无著,而三解脱之三昧妙门生起。注意,所有的了生死,都从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开始,谁在三昧下功夫,离相,谁就先成佛,所以这个三昧,是时时刻刻在提醒你,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,“三昧”,定慧等持。所以,你记得,跟你生死没关系的,你放下,看到别人有所成就的,包括法师、居士,统统堕喜,看到可怜的人,我们真的要同情他,用大悲心同情他,因为众生无知,什么叫无知?不知道自己多无知,那个人就是最无知,因为不知道自己,自己有多少无知,所以自己觉得很行,那你知道,你有圣人的法,了然于胸的时候,看到这些无知的众生,你不要起嗔恨心,众生不是让你来恨的,众生也不是让你来恨或者是生气的,众生是要让同情和解救的,因为你是修学圣道嘛!记得,众生不是让你来恨的,是让你来救的,因为你拥有大菩提心嘛!

所以不可以去恨任何一个众生,所以我常常告诉这些在家居士,实在扰乱到我们受不了,叫警察来就好,就这样了,叫警察去处理,因为你碰到一些事,没有办法讲道理的,慈悲也没办法,智慧也没办法,真的没办法,就叫警察来处理,要不然,你能怎么办,对不对?有时候,事情就是很倒楣,像那个台大女医生,女医生,你看,要栽培一个台大医生,要栽培多久啊?医学院要念七年哪,是不是?要念书名列前茅啊!都是第一名才有办法考到台大医科的,这样栽培……栽培,已经变成一个有能力来服务这个社会,救多少众生的医生哪,欸!结果,给一个酒醉的人,这样一喝酒,一个年轻人开车,撞飞了那个医生,这器官捐赠了十几个人,十几个人,遗爱人间,你想想看?两瓶酒,害死了那个医生,栽培一个医生,那个有多困难,人家有老公的,台大医科毕业,又变成医生可以救多少人,你看,两瓶酒撞死一个人,所以讲起来这个事,也很难过啦,所以我们话讲回来,出家人受一点委屈,委屈啦!不要开车撞我们,不要拿刀来砍我们,这样就算很感恩了,很感恩,所以,你看,比较一下,所以为什么说,出家人受一点委屈,没有什么关系,在家居士受一点委屈,也没什么关系,为什么?你的命还活着嘛!你还有衣食住行嘛!不理它、不睬它、不管它,对不对?

所以说:哲学家有一句话,我觉得终生很受用,就是说:不幸的事情,不快乐,不幸,不幸的事情,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,这样你会痛苦一生,当我们不幸的事情,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,你要观想一下,这世界上有比我们更不幸的人啊!当我们没有祙子穿的时候,在哭泣啊!你就发现,还有人没有双腿的,没有祙子也许没关系啦!没有双腿就很不幸啦!所以那个幸福跟不幸福,幸跟不幸要从比较来的,所以,我们不要一直活在自己的角度,这样没办法解脱,对不对?三昧也生不了,三脱三昧生,是不是?所以,我们要了解,哦!时时刻刻知足,幸福安祥,三昧就生起来,当我们觉得我们很不幸的时候,或者在某一个时空,或者是我们老来生病了,很不幸,或者是我们身上真的没有钱,穷光蛋一个,或者说,你的家庭突然产生了种种的冲突,你觉得你的世间很不幸,告诉你,世间还比我们不幸的事情还更多,更多。这因此,我们就一定要观知足。

“游行无所有”:“无所有”,即(就是)真空、无相之(的)境界。“修行无所有,亦无性非性”:“性非性”,就是有性无性,亦即(也就是)有、无。谓圣人如是修行真无所有之无相境界,然亦(也)不堕有、无之妄计,以一堕有、无性,即非无所有。“修行无所有”,凡所修行皆空无相,故云“无所有”。“性非性平等”:圣人彻见有无悉皆平等。“云何性非性?云何为平等”?:谓凡夫云何而见三界诸法有性与非性之别?而圣人云何而得见一切法平等?“谓彼心不知,内外极漂动”:这是由于彼凡夫人心不了知诸法一相,而妄想分别,则见内根身、外器界一切法,皆极其漂荡动乱无常,以其心不寂,不寂静就是没有入涅槃的思想,故(所以)所见亦(也)不寂,此乃心生法生也。所以,心生则种种法生,是站在什么解度说?是站在无明妄动的角度说。“若能坏彼者,心则平等见”:若能坏彼妄想,其心则能生平等之见。

【义贯】“圣人”之知“见清净”无著,故(所以)“三”解“脱”之“三昧”妙门从是而“生”,因此而得“远离于生灭”之妄相,所以这里还有涵义很重要,只要是生灭法的,统统放下,因为那是妄相,这一句话在警告你,那你告诉我,什么东西不是生灭的?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统统叫做“生灭”,诸位!你现在生病是生灭法吗?当然是生灭啊,所以生病的时候就交给医生,然后交给佛菩萨,你尽量求观世音菩萨,念佛,祈求佛菩萨,尽量看医生,再来就看你的福报了,因为生灭法,就是要放下,好!你今天拥有很多的钱,诸位!钱是不是生灭法?是,生灭法,就是放下你所有的金钱的拥有的概念,概念。有因缘,赶快修修福,还有东西,你告诉我,哪一件东西不是生灭?吃东西是不是生灭?吃了消化,排泄出来,是不是?是,所以饮食方面,过得去就可以,不要太奢侈,穿衣是不是生灭法?是,是就是妄相,就是放下,放下啊!

所以我们某些东西,其实不必争得头破血流,生灭妄相就是这样子。“游行”于“无所有”、真空无相之境界。圣者如是“修行”真“无所有”之无相境界,“亦无”有“性”与“非性”之妄计,意思就是:着有、着无,统统是妄想计着,究竟远离有无之见,彻见有“性”与“非”有“性”悉皆“平等,所以佛法很简单,从心出发,从哪个心出发,从平等心出发,就到达佛的究竟大般涅槃,你要记得,起点就是终点,佛就是用这一颗心,成就无上佛道,平等心,从是”而“生”一切“圣”智之“果”。简单讲,你用平等心,就产生了圣智之果,凡夫“云何”而见三界诸法有“性”与“非性”之别?圣见“云何”而“为”当念“平等”,无有妄想分别?因为平等就是真如的意思,“谓彼”愚夫以“心不”了“知”诸法平等一相,为什么诸法平等一相?诸法究竟空寂,当然是平等一相了,故(所以)见“内”根身、“外”器界一切诸法“极”其“漂”荡“动”乱无常,以其心不寂灭,故(所以)所见亦不寂灭。“若能坏彼”妄想分别“者”,其“心则”生“平等”之“见”。

【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:世尊,如世尊说,如攀缘事,智慧不得,是施设量建立施设;所摄受非性,摄受亦非性;以无摄故,智则不生,唯施设名耳。】

接下来,大慧又起种种的疑问了,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,说:世尊!如世尊所说的,如攀缘之事,就像世尊所讲的,心去攀缘,这个“事”就是指外境,心去攀缘,心所攀缘的这些事境、外境,智“慧”不得,以智慧观察悉不可得,说:这是种种的施设的量,假名、假相而已,所建立的施设,不但所摄受的境界,所摄受之境,非性就是非实,不但所摄受之境界不是实在的,摄受之心,能摄受之心,能摄受之心亦非有真实性,所以前面,“所摄受”后面补“之境”,“能摄受”后面补“之心”,这样,就看得很清楚,不但前面所摄受的境界,“非性”就是非实性,空无自性,就是连这一颗能摄受的妄想心,也不是有真实性,所以,妄想心不是真实,只有真如清净心,这是真实的。以无摄,以实在是没有能摄所摄,意思就是:心境皆亡,智实在是不生,所以,智则不生,所以智则也实在是怎么样?亦非有生,就是不生,就是也是不可得,不可得。如是心境无性,所以唯是妄想,假名、假相所施设的,有智慧的人不会生出攀缘,所以,智则不生,智其实也不可得,唯施设的假名耳。

整段的意思贯串一下,说: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,世尊!如世尊说,就像心所攀缘的事境,外相、外法,用智慧来观察,其实都空无自性不可得,统统了解,这个都是施设的量所建立,所施设的一个假名假相而已,不但所摄受的境界非性,非实际非实性,能摄受之心亦非有实性,以实在是没有能摄所摄,心境皆亡,智实也不生,所以智其实也不生,也不可得,湛然寂灭,万法唯施设的假名耳。

【注释】“如攀缘事,智慧不得”:“攀缘”,就是所攀缘。“事”,就是境界。“不得”,就是不可得、不可取。此谓:心所攀缘之境界,以智慧观察,悉不可得。“是施设量建立施设”:唯是假名施设量所建立施设者。施设即(就是)前面所说妄想所建立之境界。“所摄受非性,摄受亦非性”:不但所摄受之境非有自性,连能摄受之心亦非有自性。“以无摄故,智则不生”:“无摄”,就是无能摄、所摄。“摄”,即(就是)取。谓以实无能、所取,心境皆亡,故(所以)智实不生。此为离能离所、心量亦亡之究竟寂静境界。于此境界,智相亦不可得,故言“不生”。“唯施设名耳”:如是心境无性,故唯是妄想施设之假名而已。此(这个)(就是)达真了妄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:世尊,如世尊”所“说”者:“如”于心所“攀缘”之境界“事”上,以“智慧”观察,皆“不”可“得”,唯“是”假名“施设量”所“建立施设”耳;如是观察已,则见不但“所摄受”之境“非”有自“性”,连能“摄受”之心“亦非”有实自“性;以”彻见实“无”能“摄”、所摄,心境俱泯“故,智”相“则”亦“不生”,诸位!如果智相有生智,那么就是生灭,着一个智,智相就是生灭,所以智相则也不生湛然常寂,是则心境无性,“唯”是妄想“施设”之假“名耳”。

底下就是大慧的疑问了:【云何,世尊,为不觉性自相、共相异不异故,智不得耶?为自相共相,种种性自性相隐蔽故,智不得耶?为山岩、石壁,地、水、火、风障故,智不得耶?为极远、极近故,智不得耶?为老、小、盲、冥,诸根不具故,智不得耶?】

云何,为什么说“智不得”?“智不得于境”是什么意思呢?世尊!什么叫做“智不得于境”呢?为不觉,到底是为不觉性自性相,到底是不知道五阴相、十八界、十二入,诸相诸法的自性相,是共相,自相跟共相到底是异?还是不异?而令智不得于境,也就是在于境界没有办法分辨出来,叫做“智不得于境”,亦就是于实在的境界,现在是大慧问的啦!于实在的境界,而没有办法去分辨,所以智不得于境耶?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:云何而说智不得于境?意思就是,前面讲的没有境界可以为智者所取,称为“智不得”,并不是说,智体也无,不是这个意思。

那么现在就是大慧问,大慧说:世尊!说:智不得于境,意思就是,有智慧的人境界是实在的,所以没有办法分辨这些境界,叫做“智不得于境”。底下就是大慧举例子,说:世尊!为不能觉知五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诸法,这些自相、共相是异不异,因而令彼智不得于境耶?是到底是不是没有能力去分辨五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,这个诸法的自相、共相异还是不异,叫做“智不得于境耶”,没有能力去分辨这种境界,所以智不得于境耶?为自相共相,种种性自性相隐蔽故,令智不得于境耶?或者是在自相、共相种种,“性”就是法,种种法的自性互相,“相”就是互相,因为前面的境界被隐蔽起来了,太难懂了,被隐蔽了,而令智不得于境耶?让有智慧的人没办法在这种境界去分辨,所以智不得于境耶?或者是由于山、岩石,山或者是石壁,山岩或者是石壁,或者是因为地、水、火、风种种障碍,所以智不得于境耶?智没有办法在这个境界,由于地、水、火、风的障碍,所以智不得于境耶?或者是极远、极近,而让智不得于境界耶?或者是年岁太老了、太小了,或者是眼睛盲了,最后一个“冥”呢?就是心昏、没智慧,叫做“冥”,心昏暗没有智慧,叫做“冥”,或者是诸根不具,没有办法去分辨外境,智不得于境耶?所以现在问题是,智不得于境的认知度不一样,不一样。

佛陀所说的,意思是,境界本来就空,没有境界被智者,智慧的人所取着,叫做“智不得”,不是说智体也没有,智的体性也没有,称为“智不得”,现在大慧故意把它扭曲,让佛来回答,让众生更加地了解,所以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:智不得于境,佛陀讲的心跟心境,当体就是空,智体本来也是寂灭的,才叫做“智不得也”,而大慧故意曲解佛意,这样,佛才会回答啊!所以,大慧就问了,云何而说智不得于境呢?世尊!是不是不能觉知五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之性自相共相,到底是异还是不异?因而令彼智不得于境耶?没有办法能力去分辨自共相,所以智不得于境耶?或者是自相、共相,种种性、种种法自性互相隐蔽,前面的境界隐蔽故,令智不得于境耶?或者是山岩、石壁,地、水、火、风障故,智不得于境耶?为极远、极近故,智不得于境耶?或者是太老、太小,或者是眼盲,或者是心昏,诸根不具故,智不得于境耶?

【注释】“云何”:从这以下,是不得如来真意者之问难。在“云何”之下,唐译有“何故彼智不得于境?”魏译有:“若言智慧不能取者”。根据此问难之意,为指无境以当智,亦即(也就是),没有境界可以为智者所取,因为境界本来就空,称为(这样叫做)“智不得”,而非(不是)说智体亦无(也没有),智体也没有,我们学佛也没什么意义啊!如果法身不存在,那我们学佛有什么意义呢?法身就可以让我们累积无量善根福德因缘,法身就是这样成就的,无量的神通三昧成就法身,那么没有体,我们修行干什么呢?所以而非说智的体性也无,称为“智不得”。“为不觉性自相、共相异不异故,智不得耶”:“性”,就是法,指阴界入等诸法。“异不异”,一、或者是异。此谓:抑或者是因为不能觉知阴界入等诸法之自相与共相之一或者是异故,因而令彼智不能得于境?

“为老、小、盲、冥,诸根不具故,智不得耶”:还是因为太老了、年岁太大了,老了会糊涂,老糊涂,言行会反覆无常的,老糊涂,所以你要是碰到老人的话,你就念一个咒给他听,是不是?实在气得不过,又是自己的妈妈或者爸爸,哎呀!唵鋄鋄鋄鋄鋄,这个就是很番的意思,(番:台语无理取闹之意)很番,那没办法,理也讲不通,老来真的会这样子,老了真的会这样子啦!所以我们身体要照顾好,我们身体越来越老的时候,制造不出维他命的,维他命的D或者是E,所以一定要补充,或者是心脏慢慢…慢慢它会老化,所以我们年岁老化的时候,有时候要借重一下这些天然的食品,或者是这些营养品,天然的,天然的最好啦(广告词),要不然的话,老了,哇!就是眼睛茫茫茫…,因为你制造不出来了,DNA它变化,所以身体的健康,还是挺重要的,我年岁有一点的时候,欸!发现这个健康是最重要,所以太老了,真的是很糟糕,没办法了。太小了也不行,太少、就是太小,或者是眼盲、或者是心昏冥、诸根不具等原因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总是缺一根,而令彼智不能得于诸境?

【义贯】“云何”而说智不得于境?“世尊,”是否因“为不”能“觉”知阴界入诸“性”(诸法)之“自相”与“共相”为“异”或者是“不异故”,因而令彼“智不”能“得”于境“耶”?抑“为”因诸法“自相、共相”及“种种性”(种种法)之“自性”互“相隐蔽故”,而令“智不得”于诸境“耶”?或“为”因“山岩、石壁,地、水、火、风”等之“障”蔽“故”,而令“智不”能取“得”诸境“耶”?“取得”就是分辨的意思啦!而令智慧没办法分辨诸境的意思。抑“为”因“极远”或“极近故”,太远看不到,太近也看不到,而令“智不”能“得”于境界“耶”?抑“为”因太“老”、太“小”、目“盲”、心昏“冥。诸根不具故”,而令“智不”能“得”于诸境“耶”?

865页【世尊,若不觉自共相异不异,智不得者,不应说智,应说无智,以有事不得故。】

世尊!“若不觉”就是,如果是不能觉知阴、界、入,五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,自共相异不异,没有办法觉知自、共相种种不同之相,异或者是不异之相,智不得于境者,这样来讲,不应当说是有智之人,不应说智,就是有智之人,不应当说是一个有智慧的人,不应当这样讲,以“实”有事,这个“实”字很是重要。大慧说:以实在是有境界之事这件事情,而智慧却不能去分辨得知,说:应当说是无智。整句的意思是说:世尊!如果是不能了悟阴、界、入,自、共相异或者不异,种种不同之相,智不得于境者,不应当说是一个有智之人,应当说是无智,没有智慧,以实在是有外境,却没有办法去分辨,“不得”就是却没有能力去分辨,以有事不得故,以有实在的外境,却没有能力力辨,应当说是无智,不应当说是有智,就是这个意思。

【注释】“以有事不得故”:“事”,就是境界。以有境界而却不能得知,故(所以)不能说是有智;因为智以了境为功,今既有境界,而智却不能了知,即不能说有智,应名无智。【义贯】“世尊,若”因“不”能“觉”知诸法之“自共相”为“异”与“不异”,种种不同之相,而令“智不得”境“者”,则“不应说”有“智,应说是无智,以”实“有”境界“事”,而于彼却“不”能“得”知“故”。这一段要稍微背一下,因为跟后面有关系,“以实有境界事”这一句稍微背一下,后面会讲到。

【若复种种自共相、性自性相隐蔽故,智不得者,彼亦无智,非是智。世尊,有尔焰故智生,非无性;会尔焰故名为智。】

若复种种自共相,如果对于五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诸法,这些自、共相,“性自性相”就是种种的性相,是互相隐蔽的,外境隐蔽,没有办法很明显地为智所分辨,说:这样智不得,其实也是无智,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,世尊!有尔焰故智生,因为有所知境,“尔焰”就是所知境,所以,在这里要注意,“尔焰”不是所知障,在这里是指“所知道的外境”,世尊!有外面的所知境,所以能够引发智慧的分辨而生,非无性,然而并非无所知境之性,“非无”就是非无所知之性,并非无所知境之性,意思是说:有所知境,所以才能引发智慧的分辨而生,非无性,“非”并非没有所知境之性,“非无性”就是并非无所知境之性,会尔焰故名智,“会”就是会合,用这个尔焰的境界,意思就是,依以这个智,去会合所知境,才称为“智慧”,而却在这个时候不能了知,因此应当说是无智,不应当说是有智。

整句话贯串一下,就是说:如果对于阴、界、入,诸法的自、共相,种种的性相,说:互相隐蔽故,所以,智不得于境,那么,这样讲,彼也是无智,非是有智慧之人。说:世尊!有尔焰的所知境,才能引发智慧而生,这句话很重要,非无性,但是并非无所知境之性,意思就是:境界是实在存在的,非无性,非无实际的境界存在,所以用智去会,“会”就是会合,用智慧去会合所知境,这样叫做智慧嘛,而以此境界,那么实在的境界,却不能了知,因此,应当说是无智,不应当说是有智,智慧。

【注释】“有尔焰故智生,非无性”:“尔焰”,就所知境。谓以有所知境故能引智生,然而并非无所知境之性。意思就是:境界是实在存在的,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。“非无所知境之性”意思就是,所知境是实在存在的,就是这个意思。“会尔焰故名为智”:以智去会合所知境,而了知之,即名为智。

【义贯】“若复”因阴界入诸法之“种种自共相”与“性自性”(种种性、相)互“相隐蔽故”,而令“智不得”于境“者,彼亦无智,非是”有“智。世尊,”以确“有尔焰”(所知境) 这一句话后面一定要背起来,以确实有所知境,这个后面,这问题就出在这个,存在“故”应能引“智生”,然而并“非无”所知境之“性”,而却于彼不能了知,因此是无智;意思就是,有那么存在的境界,你却没有办法了知,因此应该说是无智慧的人,以用智去“会”合“尔焰”境,意思就是,“能、所”应该同时存在的,而了知之,“故名为智”。才叫做智慧嘛!

867页【若山岩、石壁,地、水、火、风,极远、极近,老、小、盲、冥,诸根不具,智不得者,此亦非智,应是无智,以有事不可得故。】

若山岩、石壁,地、水、火、风,这是前面大慧问佛所提到的,是智不得于境,如果是因为外境的山岩、石壁的障碍,或者地、水、火、风的障碍,或者极远、极近,极远看不到,或极近也有障碍,或者太老、太小,或者眼睛看不到,眼睛就是外障,“冥”就是心昏,内障,一个是眼睛外障住,外面看不到事,看不到境,一个是心昏冥,怎么样?这是指内障,内在自己的心被障蔽了,或者是诸根不具,种种内、外障碍,智不得于境,这样讲的话,这个也不能说有智慧,这样,此亦非智,也不能说是有智慧的人,也应当说是无智,底下这句话又是重复了,以有事不可得故,“以”的底下加一个“实”,以“实”有境界之事,这是所有众生都认同的,以实有境界之事,不可得知,以实在有外面的境界的存在,而却没有办法、能力去分辨,智就是不可得知,“不可得知”就是而没有能力去分辨,这个应当说是无智,怎么算是一个有智慧的人?这些就是大慧的疑问。

【义贯】或者、“若”因“山岩、石壁,地、水、火、风,极远、极近”,太“老”、太“小”、目“盲”、心“冥,诸根不具”等种种内外障碍,而令“智不”能“得”于诸境“者,此亦非”有“智,应是无智,以”实“有”境界“事”,而却于彼“不可得”知“故”。从头到尾,大慧都故意地曲解佛意,然后要佛来回答,因为经典就是这样,大慧把众生的疑问,故意装迷惑,十地菩萨当然不会有这些迷惑,都是为后来的众生提出问题的,因为这些众生有这些疑,疑所以,大慧故意扭曲,然后由佛来回答正见。

【佛告大慧:不如是;无智应是智,非非智,我不如是隐复说攀缘事。智慧不得,是施设量建立,觉自心现量,有、无有外性非性,知而事不得;不得故,智于尔焰不生,】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三四目录 01-107(未完)

楞伽经107:二乘人以味着三昧,饮寂灭酒,睡无为床,所以乃至劫尽也醒不过来

楞伽经 108:每一句话都代表业力的因果,你绝对守口如瓶,学佛道首重要结善缘

楞伽经 109:无明为父,贪爱为母,贪爱一次就滋润这个业又一次

楞伽经 110:音声它是一个重要的果报,我们讲话的当中要用柔软语、安慰语

楞伽经 111:一个人如果不能记取以前的错误,他就会被因果重复地惩罚

楞伽经 112:学佛要有保任的功夫,契入无漏界的人不受语言、文字的影响

楞伽经 113:如果你不执着外境,心中就没有妄想,什么事都没发生

楞伽经 114:能离一切名相的妄想,就达到每一个人修行的终极目标

楞伽经 115:一个人在一个善知识、一个道场的座下能够安住,那个是最猛的

楞伽经 116:你跟着外面的相变那是识,如如不动就是智,修行就抓到这一点

楞伽经 117:我们现在所有的善巧方便法都是一种生灭的东西,统统没有抓到重点

楞伽经 118:你的敌人是从你的妄想创造出来,你的敌人在你的内心深处

楞伽经 119:凡有所知、有所见就是妄想,这妄想在于人在于心不在境

楞伽经 120:太过骄傲的人和太过懦弱的人不能证得真如,修行是走中道路线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